抑郁症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以临床治愈,但存在复发风险。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等因素相关。
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通过药物联合心理治疗通常可获得较好疗效。常用抗抑郁药物如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缓解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纠正负面思维模式,建立适应性应对策略。早期规范干预下,部分患者经6-12个月系统治疗后症状可完全消失,社会功能基本恢复。
重度或慢性抑郁症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可能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伴有自杀倾向、精神病性症状或共病其他精神障碍时,需住院进行电休克治疗等强化干预。部分患者对多种抗抑郁药反应不佳,需尝试联合用药或新型治疗手段。遗传因素显著、童年创伤经历深刻、持续应激源存在的患者复发概率较高,需要更长时间巩固治疗。
抑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均衡摄入富含色氨酸、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家属需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协助监测病情变化和服药情况。定期复诊评估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复发征兆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能获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