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合理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抗生素使用需考虑感染类型、病原体敏感性、患儿年龄体重等因素,主要原则包括明确适应症、选择合适种类、规范疗程剂量、监测不良反应、避免预防性滥用。
1、明确适应症细菌性感染是使用抗生素的唯一指征,常见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等。病毒性感冒、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绝对禁用抗生素。临床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查等明确感染性质,支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2、选择合适种类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针对链球菌感染,头孢克肟颗粒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应在混合感染或病原未明时谨慎使用。新生儿禁用氟喹诺酮类,8岁以下儿童慎用四环素类。
3、规范疗程剂量需按体重计算每日给药量,分次服用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普通感染疗程通常5-7天,中耳炎等需10-14天。即使症状缓解也须完成全程治疗,避免产生耐药性。头孢地尼分散片等每日给药1-2次药物可提高依从性。
4、监测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肝功能异常等。使用阿莫西林需警惕过敏反应,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菌群失调。出现严重腹泻应考虑伪膜性肠炎,需及时停用并口服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微生态。
5、避免预防性滥用普通感冒发热、非细菌性腹泻等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预防用药不超过24小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替代药物预防。家庭中不储存剩余抗生素,不与他人分享处方药物。
日常护理中需保持患儿充足休息与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治疗期间观察体温变化与精神状况,记录用药时间与反应。家长不得自行购买抗生素或更改医嘱,所有用药行为均需在儿科医生监督下进行。建立正确用药观念对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