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存在癌变概率,但并非所有息肉都会癌变。肠道息肉癌变风险主要与息肉类型、大小、数量、病理特征等因素有关。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高,炎性息肉通常不会癌变。
腺瘤性息肉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概率更高。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多发性息肉、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息肉癌变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息肉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内镜检查发现此类息肉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
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通常属于良性病变,癌变概率极低。这类息肉多由慢性炎症刺激或黏膜修复异常引起,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即使存在多年,也很少发生恶变。但部分特殊类型的炎性息肉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仍存在低概率癌变可能。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应及时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日常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肠道息肉发生和癌变风险。若存在肠道息肉家族史或炎症性肠病病史,需缩短筛查间隔至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