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与直肠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直肠疾病,前者属于恶性肿瘤,后者多为炎症性病变。主要区别体现在病因、症状、检查结果及治疗方式上。
直肠癌是直肠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肿瘤,常见症状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感,晚期可能出现消瘦或肠梗阻。肠镜检查可见菜花样肿物,病理活检可确诊。治疗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直肠炎则是直肠黏膜的炎症反应,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或放射线损伤,典型表现为腹痛、黏液便或腹泻,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治疗以抗感染或免疫抑制为主,多数预后良好。
直肠炎症状通常急性发作且对药物治疗反应迅速,便血多为鲜红色且伴随黏液。直肠癌便血常呈暗红色并与粪便混合,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直肠炎患者血液检查可见炎症指标升高,而直肠癌可能出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影像学检查中,直肠癌可能显示肠壁增厚或周围淋巴结转移,直肠炎通常无此类表现。
建议出现直肠症状时尽早进行肠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注意观察排便变化,避免长期辛辣饮食刺激肠道。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规范治疗以降低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