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牙后发烧可能是正常术后反应,也可能是感染等异常情况的表现。拔牙后1-3天内出现38℃以下的低热多与创伤性炎症反应有关,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超过3天则需警惕感染风险。
拔牙过程中牙槽骨和周围软组织受到机械性损伤,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创伤性发热通常出现在术后24小时内,体温多在37.5-38℃波动,伴随轻微肿胀和疼痛,一般48小时后逐渐消退。此时可采取冰敷患侧脸颊、适量增加饮水量、保持口腔清洁等措施。避免用舌头舔舐创面,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以防血凝块脱落。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多出现在术后3天以后,体温可升至39℃以上,伴随创口剧烈疼痛、脓性分泌物、颌面部明显肿胀等症状。常见于复杂阻生齿拔除、糖尿病患者或术前存在牙龈炎症者。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医生可能会开具头孢克洛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必要时需进行创口清创。若出现张口受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可能提示间隙感染,需急诊干预。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及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体温超过38℃可临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但持续发热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时须及时复诊。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拔牙后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