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在宫腔镜检查时可直接进行分离。宫腔镜手术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主要通过机械分离、电切分离、球囊扩张、药物辅助、术后防粘连五种方式处理粘连。
1、机械分离:
宫腔镜下使用微型剪刀或钳子直接剪断粘连带,适用于膜性粘连或轻度纤维性粘连。操作精准且对子宫内膜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快,但严重粘连可能需联合其他方法。
2、电切分离:
通过宫腔镜电切环切除致密纤维粘连带,适用于中重度粘连。电凝可同步止血,但需注意控制能量避免内膜热损伤,术后需配合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
3、球囊扩张:
分离后放置宫腔球囊导管支撑宫腔,防止创面再次粘连。球囊通常留置5-7天,同时注入透明质酸钠等防粘连制剂,有效降低复发率。
4、药物辅助:
术后口服雌激素类药物如戊酸雌二醇,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修复。严重病例可宫腔内灌注几丁糖或纤维蛋白溶解酶,分解残留纤维组织。
5、术后防粘连:
术后1个月行二次宫腔镜评估,发现新生粘连可及时处理。建议术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超声,避免剧烈运动,禁止同房及盆浴以防感染。
术后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补充维生素E及叶酸改善内膜血供。适度快走或瑜伽有助于盆腔血液循环,但应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性运动。术后3个月经周期内需避孕,待内膜完全修复后再备孕。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加剧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