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酗酒者以及有头部外伤史者。
1、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脆性增加,血管壁弹性下降,轻微外伤或血压波动易导致血管破裂。老年人跌倒风险较高,头部撞击后更易形成硬膜下血肿。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居家环境做好防跌倒措施。
2、高血压患者: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血压骤升时可能引发血管破裂出血。这类患者易出现基底节区出血,典型表现为突发头痛伴偏瘫。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
3、抗凝药物服用者:
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会抑制凝血功能,轻微外伤即可导致广泛渗血。这类人群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风险是普通人的3-5倍,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和认知障碍。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4、酗酒者:
长期酗酒会损伤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同时酒精会扩张血管增加破裂风险。醉酒后平衡能力下降也容易发生跌倒外伤。典型表现为酒后72小时内逐渐出现的嗜睡和呕吐,需立即进行头部CT检查。
5、头部外伤史者:
既往有颅骨骨折或脑挫裂伤者,血管修复部位结构脆弱。二次受伤时易在损伤部位形成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颞部撞击后出现的中间清醒期。从事高危职业者应佩戴防护头盔。
预防颅内血肿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等深绿色蔬菜。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有高危因素者建议每半年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脑血管状况。出现持续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