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内出现小肉球可能由附睾囊肿、精索静脉曲张、睾丸鞘膜积液、睾丸肿瘤或腹股沟疝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性质后针对性处理。
1、附睾囊肿:
附睾头部常见的良性病变,由输精管阻塞导致液体积聚形成。触诊呈光滑圆形包块,超声显示无回声区。体积较小且无症状者无需治疗,较大囊肿引起不适时可考虑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
2、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丛异常扩张形成蚯蚓状团块,多见于左侧睾丸。久站后坠胀感明显,可能伴随生育功能下降。轻度可通过阴囊托带缓解,重度需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3、睾丸鞘膜积液:
鞘状突未闭合导致腹腔液体流入阴囊,表现为透光阳性的无痛性肿物。婴幼儿多为先天性,成人可能继发于外伤或炎症。少量积液可观察,体积较大时需鞘膜翻转术治疗。
4、睾丸肿瘤:
无痛性实性肿块伴沉重感,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能升高。超声检查可区分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确诊后需根据病理类型采取根治性睾丸切除联合放化疗。
5、腹股沟疝:
腹腔内容物经腹股沟管突入阴囊,咳嗽时包块增大且可回纳。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肠管嵌顿坏死,确诊后应择期行疝修补术,目前多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技术。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局部摩擦。建议每月一次睾丸自检,采用站立位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滚动睾丸,重点检查有无新发硬结或体积变化。饮食注意补充锌元素,适量食用牡蛎、坚果等食物。出现包块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伴随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至泌尿外科就诊完善阴囊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避免延误恶性肿瘤诊治时机。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半年需复查精液质量。
头上长一颗凸起的肉球建议挂皮肤科或普外科就诊。常见原因包括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寻常疣或皮肤良性肿瘤,少数情况下需排除恶性病变。
1、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积聚形成的囊性肿物,触诊有弹性感,可能伴发感染出现红肿疼痛。较小囊肿可观察,增大或有感染时需手术切除。
2、脂肪瘤:
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软组织肿瘤,质地柔软可推动,生长缓慢。直径小于1厘米无需处理,较大或影响外观可选择手术切除。
3、纤维瘤:
真皮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硬结,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症状者定期观察,持续增大或压迫神经时需手术干预。
4、寻常疣: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质增生,表面粗糙呈菜花状。可通过冷冻、激光或光动力治疗去除,避免自行抠抓导致扩散。
5、皮肤肿瘤:
包括基底细胞癌等皮肤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隆起伴溃疡或色素改变。需病理活检确诊,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或联合放化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头部皮肤清洁,避免反复摩擦刺激肿物。观察记录肿物大小、质地变化及伴随症状,出现快速增长、破溃出血、疼痛麻木等情况需及时复诊。饮食宜清淡,减少高脂高糖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C、E等抗氧化营养素有助于皮肤健康。避免自行针刺或外敷偏方,防止继发感染或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