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可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综合判断。胃下垂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餐后坠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确诊需依靠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
胃下垂患者常出现上腹部不适感,尤其在进食后症状加重。典型表现为站立时腹部有牵拉感,平卧后减轻。部分患者伴随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消化功能紊乱表现。长期胃下垂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手段,X线钡餐造影可观察到胃部位置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胃小弯最低点超过髂嵴连线。胃镜检查能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同时评估胃黏膜状况。超声检查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但准确性相对较低。
日常可通过简单自测初步判断胃下垂可能。站立时触摸腹部可发现上腹部凹陷而下腹部膨隆,餐后平卧症状缓解具有提示意义。但需注意这些表现也可能与其他胃肠疾病重叠,不能作为确诊依据。测量腹围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胃下垂患者立位与卧位腹围差值常超过5厘米。体位改变试验中,从蹲位快速起立时出现上腹疼痛加重现象也较常见。
建议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诊断延误病情。日常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部负担。餐后适当平卧休息有助于减轻不适感,避免立即进行弯腰或剧烈运动。加强腹肌锻炼可能对轻度胃下垂有改善作用,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使用胃托辅助支撑,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