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和发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多与机械通气、高浓度氧疗等医源性因素相关,需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评估确诊。
1、呼吸急促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超过60次,伴有鼻翼扇动和肋间隙凹陷。这与肺泡发育不全导致肺顺应性下降有关,需通过低流量氧疗或无创呼吸支持改善通气。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提示存在呼吸肌疲劳。
2、喂养困难吸吮-吞咽-呼吸协调障碍是典型表现,进食时易出现呛咳、呕吐或血氧饱和度下降。这与呼吸肌耗氧增加及胃食管反流有关,建议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必要时留置鼻饲管。部分患儿需要营养强化剂补充热量。
3、反复呼吸道感染因气道纤毛功能受损和局部免疫力低下,患儿易发生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感染,每年发作超过3次。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见病原体,预防性使用帕利珠单抗可降低重症风险。感染会加重肺部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4、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和身长增长曲线低于同月龄婴儿的第10百分位,与慢性缺氧及高代谢状态相关。需定期监测生长指标,提供每公斤体重120-150千卡的高热量喂养。部分患儿会伴随运动发育里程碑延迟。
5、发绀安静状态下出现口周及甲床青紫,活动或哭闹时加重,提示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这与肺泡毛细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长期缺氧可能继发肺动脉高压,需通过脉氧仪持续监测。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草烟雾和呼吸道感染者。定期进行肺康复训练如体位引流、呼吸操等,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预防感染加重。母乳喂养可提供免疫保护,补充维生素A和D有助于肺部修复。建议每3个月复查肺功能,监测肺动脉压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