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头后头晕可通过休息观察、冷敷处理、调整体位、药物干预、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头部撞击后头晕可能与轻微脑震荡、颅内压变化、前庭系统紊乱、血管痉挛、脑组织损伤等因素有关。
1、休息观察立即停止活动并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光线和噪音刺激。平卧时抬高头部约15-30度,持续观察24小时内是否出现头痛加重、呕吐或意识改变。此阶段禁止驾车或操作器械,多数轻微脑震荡引起的头晕可在充分休息后逐渐缓解。
2、冷敷处理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撞击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局部血管,减轻组织肿胀对神经的压迫。注意避免皮肤冻伤,头皮血肿未消退前不宜热敷。该方法对缓解外伤性头晕有辅助作用。
3、调整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需缓慢,尤其从卧位转为坐位或站立时需分步进行。头晕发作时可闭眼扶靠固定物,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前庭系统受冲击后可能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定头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药物干预若头晕持续存在,医生可能开具改善微循环的倍他司汀、抗眩晕的异丙嗪或营养神经的甲钴胺等药物。伴有明显头痛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等镇痛药,但需排除颅内出血风险。所有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5、就医检查出现持续呕吐、瞳孔不等大、肢体无力或意识障碍时,需立即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迟发性硬膜下血肿可能在撞击后数日才出现症状,反复头晕伴记忆力下降者需排查慢性脑损伤。儿童及老年人头部外伤后尤其需要密切医疗观察。
恢复期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瘦肉。睡眠时使用软枕保护头部,两周内禁止参与对抗性运动。若头晕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须及时到神经内科或急诊科复查,必要时进行前庭功能评估和平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