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可能引起贫血,主要与肌瘤导致的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有关。子宫肌瘤引起的贫血通常为缺铁性贫血,可能由肌瘤位置、大小、数量等因素影响。
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向宫腔突出时,容易增加子宫内膜面积并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月经量明显增多。长期大量失血超过机体造血代偿能力时,血红蛋白水平逐渐下降,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经期延长至10天以上,甚至两次月经间隔缩短,进一步加重铁元素流失。这类患者需通过妇科超声评估肌瘤情况,同时检测血常规和血清铁指标。
浆膜下肌瘤或体积较小的肌壁间肌瘤通常对月经影响较小,较少直接导致贫血。但若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或患者本身存在铁摄入不足、慢性失血等情况,可能共同促成贫血发生。绝经后妇女若因肌瘤导致异常子宫出血,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可能。
建议子宫肌瘤患者定期监测月经情况,出现经量增多时及时就医。日常可适当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质吸收,重度贫血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或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