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多数情况下不能完全自愈,需根据病因采取干预措施。常见原因包括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症等。
1. ABO血型不合母婴ABO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需光疗降低胆红素,严重时需换血治疗,可配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溶血进程。
2. Rh血型不合Rh阴性母亲孕育Rh阳性胎儿时发生免疫性溶血,需在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已发病者需强化光疗或换血。
3.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差,表现为黄疸伴脾肿大,需补充叶酸预防危象,反复发作需脾切除术。
4. G6PD缺乏症红细胞酶缺陷诱发氧化应激性溶血,需避免接触樟脑丸等氧化剂,急性溶血期需碱化尿液并输注G6PD正常红细胞。
母乳喂养期间需监测黄疸变化,避免脱水加重胆红素蓄积,出现嗜睡或拒奶等神经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