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癌变概率较低,但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增加风险。慢性结肠炎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癌变风险与病程、病变范围、炎症控制程度等因素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若病程超过10年且累及全结肠,癌变概率可能逐渐上升。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肠黏膜异常增生,可能发展为异型增生或结直肠癌。定期结肠镜监测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尤其对广泛性结肠炎或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更为重要。规范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有助于降低癌变风险。
克罗恩病癌变概率通常低于溃疡性结肠炎,但长期累及小肠或结肠的病变仍需警惕。合并肠瘘、狭窄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对于存在高级别异型增生的患者,可能需考虑预防性结肠切除术。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等有助于控制疾病活动度,间接减少癌变可能。
建议慢性结肠炎患者每1-2年进行结肠镜及活检监测,日常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避免吸烟饮酒。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