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控制、益生菌补充、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症状通常由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引起。
1. 腹痛脐周或下腹隐痛多见,可能与肠黏膜炎症刺激有关。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持续疼痛需排除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2. 腹泻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常见于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建议采用低渣饮食,若伴随发热需警惕感染性肠炎,可选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调节肠道功能。
3. 黏液便粪便表面附着透明胶冻状物,反映肠道分泌功能紊乱。需限制乳制品摄入,若合并血便可能提示克罗恩病,需配合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4. 血便暗红色血便多提示黏膜溃疡出血。急性期禁食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严重者需结肠镜下止血或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日常需避免辛辣、生冷食物,规律记录排便情况,症状加重时及时复查肠镜评估黏膜修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