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可能由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刺激、用药不规范、合并其他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呼吸康复等方式缓解。
1、呼吸道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病原体侵袭气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造成痰液增多和支气管痉挛。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祛痰药物改善通气。
2、空气污染刺激:
烟雾、粉尘等有害颗粒物刺激气道可诱发急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应避免暴露于污染环境,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急性期需增加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频次。
3、用药不规范:
长期吸入药物依从性差会导致基础病情控制不佳。急性加重期需调整用药方案,联合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必要时短期加用全身糖皮质激素。
4、合并其他疾病:
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会加重肺功能恶化。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如控制心衰患者的液体负荷,使用利尿剂减轻肺水肿,同时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可能引发突发性支气管痉挛。可尝试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配合腹式呼吸训练改善通气效率。
患者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坚持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监测血氧变化,当出现持续紫绀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是预防加重的关键措施,建议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可通过氧疗支持、药物控制、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护理。急性加重通常由感染、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治疗中断或合并症等因素引起。
1、氧疗支持:
低流量吸氧是急性加重期的基础护理措施,目标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8%-92%。需使用湿化氧气避免呼吸道干燥,每日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家庭氧疗患者需注意防火安全,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2、药物控制:
急性期常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缓解气道痉挛,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减轻炎症反应。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见选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莫西沙星。用药期间需观察心悸、手抖等不良反应。
3、呼吸道管理:
采用体位引流配合叩背排痰,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痰液黏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方法,即深吸气后短暂屏气,爆发性咳嗽。记录痰量及性状变化,出现铁锈色痰或血丝需警惕肺炎。
4、营养支持:
急性期患者能量消耗增加20%-30%,需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不低于1.5g/kg体重,选择鱼肉、蛋清等易消化蛋白。少食多餐避免饱胀影响膈肌运动,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以防二氧化碳生成过多。重度营养不良者可考虑短期肠内营养支持。
5、心理疏导:
急性发作常伴随焦虑、恐惧情绪,需耐心解释治疗进程。教导腹式呼吸训练缓解紧张,每分钟呼吸8-10次。建立24小时紧急联络通道,避免患者因担心夜间发作而刻意减少睡眠。鼓励家属参与护理,但需避免过度保护导致患者自我效能感降低。
护理期间需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每日通风2次但避免直接吹风。监测每日晨起峰流速值,记录咳嗽、喘息程度变化。稳定期逐步开展上肢阻抗训练,如弹力带操,从每周3次每次10分钟开始。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每日晒太阳30分钟。戒烟患者可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避免接触二手烟及厨房油烟。出现意识改变、尿量减少或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