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痛需要做的检查主要有血常规、尿常规、腹部超声、腹部CT、胃肠镜等。腹痛可能由胃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结石、消化性溃疡、肠梗阻等多种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常规可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细菌性胃肠炎、胆囊炎等感染性疾病常伴随白细胞升高。贫血患者可能出现血红蛋白降低,需警惕消化道出血。
2、尿常规尿常规能发现泌尿系统异常,泌尿系统结石或感染时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增多。肾绞痛患者尿液中可能出现少量红细胞,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脏疾病。尿糖和尿酮体检测有助于排除糖尿病相关腹痛。
3、腹部超声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胆胰脾等实质器官,对胆囊结石、胆管扩张、肝脏病变等有较高诊断价值。超声检查无辐射,适合孕妇和儿童,能快速发现腹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异常。检查前通常需要空腹8小时。
4、腹部CT腹部CT能清晰显示腹腔脏器结构,对肠梗阻、阑尾炎、胰腺炎等急腹症诊断准确率高。增强CT可评估血管病变和肿瘤性质。CT检查辐射量较大,孕妇应避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造影剂。
5、胃肠镜胃肠镜可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对胃炎、胃溃疡、胃癌、结肠息肉等有确诊价值。胃镜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肠镜检查需提前清洁肠道。检查过程中可进行活检或治疗,如止血、息肉切除等。
腹痛患者检查前应保持空腹状态,避免进食油腻食物。检查后如有不适需及时告知胃肠镜检查后需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建议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明确病因后及时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腹痛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