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局部清洁护理、生活调整、中医辅助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疾病通常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鼻咽部疾病、鼓膜穿孔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针对细菌感染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局部治疗,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克肟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可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耳道,合并真菌感染需联用克霉唑乳膏。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耳内镜,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耳毒性。
2、手术治疗鼓室成形术适用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者,通过移植筋膜修复穿孔;乳突根治术用于合并胆脂瘤或骨质破坏患者,需清除病变组织并重建听骨链。术前需进行颞骨CT评估病变范围,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至少1个月。
3、局部清洁护理每日用无菌棉签清理外耳道分泌物,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洗澡时使用耳塞防止进水,禁用尖锐物品掏耳。急性发作期可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炎症吸收,但禁止自行冲洗耳道。
4、生活调整避免用力擤鼻及潜水等增加鼓室压力的行为,感冒时及时治疗鼻塞症状。戒烟并减少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儿童患者需定期检查腺样体,避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诱发中耳炎。
5、中医辅助治疗急性期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清热排脓,慢性期用托里消毒散补益脾肺。配合针灸取听宫、翳风等穴位改善耳部循环,耳穴贴压选用内耳、肾上腺等反射区。中药熏蒸可用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材。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游泳时佩戴专业防水耳塞,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A、C,适量增加鱼类、坚果等富含锌元素食物。出现耳痛加剧、听力骤降或眩晕等症状时需立即就诊,定期复查听力及耳内镜监测病情进展。儿童患者家长应关注其抓耳、哭闹等异常行为,及时干预防止影响语言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