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由支原体和衣原体两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尿频等症状。
1、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儿童感染后常引发支原体肺炎。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干咳、低热、咽痛,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喘息或胸痛。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日常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2、衣原体感染:
衣原体分为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两类。前者多引起眼部感染或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后者则导致呼吸道症状。婴幼儿感染可能出现结膜炎、鼻塞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衣原体有效,但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感染。患儿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携带病原体,共用毛巾、玩具等物品也可能造成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3周,期间已具备传染性。
4、诊断方法:
临床结合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确诊。血清抗体检测可发现IgM抗体升高,咽拭子PCR检测能直接检出病原体核酸。部分病例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支原体肺炎常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改变,衣原体肺炎多为单侧斑片状阴影。
5、易感因素:
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近期患过麻疹等疾病会降低抵抗力。秋冬季节门窗关闭、空气流通差时感染风险增高,集体生活环境中的密切接触也是重要诱因。
患儿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补充维生素A、C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等。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家长接触患儿后需彻底洗手,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消毒。若咳嗽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排除并发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