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镜检查是否需要散瞳取决于检查目的和患者情况,多数情况下需要散瞳以获得更清晰的眼底观察,但部分特殊情况可不散瞳。
散瞳能帮助医生更全面地观察视网膜、视神经及血管结构,尤其对排查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至关重要。散瞳后瞳孔扩大,光线进入眼内的路径更宽,眼底周边区域的细微病变不易遗漏。常用的散瞳药物包括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滴眼液等,用药后约20-30分钟起效,可能持续4-6小时。检查后会出现暂时性畏光、视近物模糊,建议携带墨镜并避免驾驶。
部分患者可不散瞳直接检查,如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风险高者、对散瞳药物过敏者或需快速完成检查的急诊情况。小瞳孔下检查适用于初步筛查或随访复查,但可能遗漏周边视网膜病变。新型广角眼底镜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散瞳需求,但对深部病变的检出率仍有限。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青光眼病史、药物过敏史,散瞳后注意防护强光刺激。若出现眼压升高、持续眼痛需及时就医。定期眼底检查能早期发现多种致盲性眼病,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