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黄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
肝硬化和肝癌。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和生活方式调整。
1、乏力与食欲不振
乙肝患者常感到疲劳和乏力,这是由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导致肝功能下降,影响能量代谢。食欲不振则与肝脏消化功能减弱有关,患者可能对油腻食物产生厌恶感。建议患者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粥类、蔬菜和水果。
2、恶心与黄疸
恶心是乙肝常见的早期症状,可能与肝功能异常导致的毒素积累有关。黄疸则是由于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导致皮肤和眼白变黄。治疗上,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使用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素。黄疸严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3、肝硬化和肝癌风险
长期未治疗的乙肝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硬化表现为腹水、脾肿大等症状,肝癌则可能伴随体重急剧下降和剧烈腹痛。预防措施包括定期体检、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饮酒和接触有毒物质。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必要时考虑肝移植。
乙肝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传播病毒给他人。通过科学治疗和健康管理,乙肝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