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常见的类型主要有月经周期异常、月经量异常、经期持续时间异常、闭经以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1、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周期异常包括月经周期缩短和月经周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是指月经周期少于21天,可能与黄体功能不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月经周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超过35天,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患者可能伴随排卵障碍、不孕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如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调节周期,或使用来曲唑片促排卵。
2、月经量异常月经量异常分为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月经过多指经期失血量超过80毫升,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乏力等症状。月经过少指经期失血量少于20毫升,常见于宫腔粘连、卵巢功能减退等情况。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宫腔镜手术处理粘连,或使用戊酸雌二醇片改善内膜。
3、经期持续时间异常经期持续时间异常包括经期延长和经期缩短。经期延长指出血时间超过7天,可能与子宫内膜修复异常、子宫腺肌病相关。经期短于3天则为经期缩短,多见于卵巢功能衰退或子宫内膜受损。患者可能伴随痛经、经血颜色异常等表现。治疗可采用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或使用氨甲环酸片减少出血。
4、闭经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6岁仍无月经来潮,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生殖道畸形有关。继发性闭经指正常月经建立后停经6个月以上,常见于下丘脑性闭经、卵巢早衰等。患者可能伴随潮热、骨质疏松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如结合雌激素片配合黄体酮胶囊。
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无器质性病变的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无排卵性功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表现为不规则出血;排卵性功血常有周期规律但经量异常。患者可能伴随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治疗可采用孕激素内膜脱落法,如醋酸甲羟孕酮片,或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月经不调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铁和优质蛋白,如瘦肉、动物肝脏等预防贫血。建议记录月经周期、经量变化,定期妇科检查。若出现严重贫血、剧烈腹痛或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减少生冷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