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出现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时,通常不建议自行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症药物。常用药物类型包括缓解鼻塞的减充血剂、稀释痰液的祛痰药、抑制咳嗽的镇咳药等。
1、减充血剂:
伪麻黄碱等成分可收缩鼻腔血管,缓解鼻塞症状。但婴幼儿鼻腔黏膜娇嫩,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反弹性充血,建议短期遵医嘱使用。鼻塞严重时可配合生理盐水喷鼻或吸鼻器清洁鼻腔。
2、祛痰药:
氨溴索口服溶液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呼吸道纤毛运动,适用于痰液黏稠导致的咳嗽。使用期间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与强效镇咳药同用。
3、镇咳药:
右美沙芬适用于无痰干咳,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起效。但2岁以下幼儿禁用,痰多时使用可能造成气道阻塞。中成药如小儿止咳糖浆需辨证使用。
4、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减轻流涕症状,适用于过敏因素参与的感冒。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1岁以下婴儿使用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
5、中成药: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需辨证使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用药不同。成分复杂的复方制剂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西药重复用药。
护理期间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量饮用温开水或苹果汁,1岁以上可尝试蜂蜜水缓解夜咳。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蔬菜泥,避免生冷油腻。观察精神状态与呼吸频率,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拒食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感冒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等,但需注意过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