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得了脑梗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康复训练、控制危险因素等方式治疗。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溶栓治疗是脑梗急性期的关键措施,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等,需在发病后一定时间窗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神经保护治疗旨在减轻脑细胞损伤,常用药物包括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康复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控制危险因素如降压、降糖、戒烟等能预防脑梗复发。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最常见原因,与血脂异常、血管内皮损伤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血栓形成概率,通常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心脏病如房颤易形成心源性血栓。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高盐饮食会加速血管病变。
脑梗患者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限制红肉摄入。适度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服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病情变化,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康复期可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