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消除诱因、手术治疗等。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干预方式。
1、调整饮食减少辛辣刺激、过冷过热或高脂肪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软质食物。急性发作期可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避免空腹或暴饮暴食。长期胃黏膜损伤者需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蒸蛋羹、嫩豆腐等。
2、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胶囊及两种抗生素。胃酸过多者可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黏膜修复常用康复新液。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疗程。
3、中医调理肝胃不和证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寒适用黄芪建中汤。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改善胃肠蠕动,艾灸神阙穴有助于温养脾胃。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配合饮食禁忌如忌食生冷瓜果。
4、消除诱因戒除烟酒、浓茶等刺激性物质,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精神压力大者需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夜间反流患者建议抬高床头15厘米。部分病例与口腔疾病相关,需同步治疗龋齿或牙周炎。
5、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胃穿孔、顽固性出血或癌变倾向者。常见术式包括胃部分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术后需长期随访胃镜,饮食过渡从流质逐步恢复至正常,并补充铁剂预防贫血。
胃炎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建议每餐七分饱,餐后适度散步促进消化。可记录饮食日志排查过敏原,冬季注意胃部保暖。慢性胃炎需每1-2年复查胃镜,出现呕血、黑便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胃酸异常分泌,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