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热可能与术后吸收热、感染、血栓形成、药物反应、手术创伤等因素有关。发热是术后常见现象,但需警惕感染性发热等严重情况。
术后吸收热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正常反应,通常出现在术后1-3天,体温多维持在37.5-38.5摄氏度,无伴随寒战或血象异常。这种发热与组织损伤后炎症介质释放有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监测体温变化即可。感染性发热多由手术部位感染、肺部感染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引起,表现为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且持续不退,可能伴随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快等炎症指标异常。对于疑似感染需及时进行血培养、痰培养等检查,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血栓形成导致的发热常见于深静脉血栓或人工血管内血栓,可能伴有患肢肿胀疼痛,需通过血管造影确诊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治疗。部分患者对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或术后镇痛泵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用药后出现的荨麻疹伴发热,需停用可疑药物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手术过程中大面积组织损伤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能造成持续高热伴多系统功能障碍,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液体复苏和器官功能支持。
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应保持手术切口敷料干燥,每日测量体温4-6次并记录变化曲线。室内温度维持在22-24摄氏度,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促进散热。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羹等,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咳嗽或突然体位改变导致血压波动,术后1个月内禁止提重物或过度弯腰。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达24小时以上,或出现寒战、意识改变等表现,须立即联系手术团队进行血常规、降钙素原检测和胸部CT检查。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使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随访期间应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及时发现潜在感染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