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肾炎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钠离子,导致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治疗上需根据肾炎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
1、肾脏滤过功能下降:肾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和红细胞漏出,同时水分和钠离子无法正常排出,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形成水肿。治疗上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帮助排出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2、低蛋白血症:肾炎患者尿液中蛋白质丢失过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治疗上需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类等,必要时可静脉输注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3、钠水潴留:肾炎患者肾脏排钠功能受损,导致体内钠离子和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加重水肿。治疗上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下,同时避免高盐食品如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
4、炎症反应:肾炎患者的肾组织存在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更容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治疗上可使用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控制炎症反应,减轻水肿症状。
5、高血压: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加重肾脏损害,进一步影响肾脏的排水排钠功能,导致水肿加重。治疗上需控制血压,可使用降压药物如ACEI、ARB等,同时注意低盐饮食,避免情绪波动。
肾炎导致水肿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采取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等综合措施,同时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常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