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直咳嗽可通过保持空气湿润、调整饮食、拍背排痰、药物治疗、雾化吸入等方式缓解。咳嗽可能由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冷空气刺激、异物吸入等原因引起。
1、保持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在浴室制造蒸汽,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空气会刺激宝宝娇嫩的呼吸道黏膜,加重咳嗽症状。湿度建议维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避免过度潮湿滋生霉菌。可定时开窗通风,但需避免冷风直接吹向宝宝。
2、调整饮食适当增加温水、梨汁等润肺饮品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一岁以上幼儿可少量饮用蜂蜜水缓解夜间干咳。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按需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增加喂水次数。过敏体质宝宝需排查牛奶、鸡蛋等易致敏食物。
3、拍背排痰采用空心掌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每次持续三到五分钟。最佳时机为餐前或餐后一小时,每日可重复进行三到四次。该方法能促进气道分泌物松动排出,尤其适用于痰液黏稠的宝宝。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避免拍打脊柱区域。
4、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过敏性咳嗽可能需要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物。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口服液需谨慎使用,痰多时禁用中枢性镇咳剂。所有药物必须严格按儿科医生指导使用。
5、雾化吸入对于喘息性咳嗽,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配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雾化能将药物直接送达呼吸道,起效快且全身副作用小。家庭雾化需选用儿童专用面罩,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洁消毒设备。严重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家长应密切观察咳嗽频率、痰液性状及伴随症状。保持宝宝充足休息,睡眠时适当垫高头部。避免接触二手烟、香水等刺激性气味。如出现发热超过三天、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拒食或精神萎靡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日常可进行适度拍背护理,但切忌自行使用强力镇咳药物。咳嗽期间建议暂停剧烈运动,选择安静的游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