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核磁共振可检查脑血管病变、脑肿瘤、脑外伤、脑退行性疾病及脑部感染等五类主要问题。
1、脑血管病变:
脑部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等病变。通过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微小出血灶敏感。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异常,需配合血管造影序列检查。
2、脑肿瘤诊断:
可鉴别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常见肿瘤,通过增强扫描判断肿瘤性质及边界。灌注成像能评估肿瘤血供情况,波谱分析可检测肿瘤代谢物变化,为良恶性鉴别提供依据。
3、脑外伤评估:
对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等外伤性病变具有高分辨率。能发现常规CT难以显示的微小轴索损伤,判断脑水肿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影像学依据。
4、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可见海马萎缩,帕金森病能显示黑质致密带变窄。多系统萎缩可见脑桥十字征,额颞叶痴呆表现为特征性脑叶萎缩。功能磁共振还能评估认知功能障碍。
5、感染性病变:
对脑炎、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敏感。能区分脓肿壁与周围水肿带,发现病毒性脑炎的异常信号灶。增强扫描可显示脑膜炎的脑膜强化征象。
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幽闭恐惧症患者可提前与医生沟通,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检查后无需特殊护理,但增强扫描需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日常应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用脑,发现头痛、眩晕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