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纤维化可能由长期粉尘接触、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肺部纤维化是肺组织异常修复导致瘢痕形成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
1、长期粉尘接触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石棉等工业粉尘或煤尘,会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反复损伤。粉尘颗粒沉积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内,持续刺激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形成不可逆的纤维化病变。常见于矿工、建筑工人等职业暴露人群,需通过职业防护和定期肺功能筛查预防。
2、药物副作用部分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可能诱发肺毒性反应。这些药物通过氧化应激机制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初期表现为间质性肺炎,长期未干预可进展为纤维化。用药期间需监测肺部CT变化,出现咳嗽气促应及时停药。
3、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病常合并肺间质病变。自身抗体攻击肺组织基底膜,激活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形成蜂窝状改变。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高分辨率CT和肺弥散功能检查,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延缓进展。
4、病毒感染EB病毒、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可能触发异常修复机制。病毒损伤肺泡上皮后,促纤维化因子如TGF-β过度分泌,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后期也可出现肺纤维化改变,需重视康复期肺功能评估。
5、遗传因素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约20%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与端粒酶相关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病情进展迅速,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必要时可考虑肺移植治疗。
肺部纤维化患者应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营养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急性加重需立即就医,避免使用镇咳药物掩盖病情变化。气候寒冷时注意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症状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