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可能由关节劳损、肥胖、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关节损伤等原因引起。
1、关节劳损:
长期重复性关节活动或过度使用特定关节可能导致软骨磨损,常见于重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关节长期承受过大压力会加速软骨退化,引发炎症反应。建议调整工作姿势,避免单一关节过度负荷。
2、肥胖:
体重超标会增加下肢关节的承重压力,特别是膝关节和髋关节。每增加1公斤体重,膝关节在行走时需多承受3-5公斤压力。减轻体重可有效降低关节负担,延缓病情进展。
3、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自然老化变薄,修复能力下降。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这与软骨细胞再生能力减弱、关节液分泌减少有关。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
4、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异常或软骨代谢缺陷。这类患者发病年龄往往较早,病情进展较快。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5、关节损伤:
骨折、韧带撕裂等创伤可能直接破坏关节结构,导致受力不均。未完全愈合的损伤会改变关节力学环境,加速软骨磨损。运动时做好防护措施可降低损伤风险。
预防骨性关节炎需注意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爬楼梯、登山等加重关节负荷的活动。日常可适量补充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含硫化合物的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助于减轻关节炎症。寒冷季节注意关节保暖,使用护膝等辅助器具分散压力。出现持续关节疼痛、晨僵超过30分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