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后纵隔区域的异常组织增生,可能为良性或恶性,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食管囊肿等类型。
1.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是后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类型,起源于交感神经节或周围神经鞘。这类肿瘤多数为良性,如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少数可能为恶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胸痛、咳嗽或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诊断需通过胸部CT或MRI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者需结合放化疗。
2. 淋巴瘤淋巴瘤可原发于后纵隔淋巴结,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可发生,需通过淋巴结活检确诊。治疗主要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早期发现预后较好。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3. 食管囊肿食管囊肿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形成的良性病变,囊壁多由食管黏膜或肌层构成。多数患者无症状,偶在体检时发现,较大囊肿可能引起吞咽梗阻感或胸骨后不适。通过食管钡餐造影或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无症状小囊肿可观察随访,有症状者需手术切除。
4. 转移性肿瘤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可通过淋巴或血行转移至后纵隔,常见原发灶包括肺癌、乳腺癌等。患者多有原发肿瘤病史,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消瘦、乏力等消耗症状。需结合PET-CT等检查明确原发灶,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预后与原发肿瘤类型和分期密切相关。
5. 罕见肿瘤后纵隔偶见脂肪瘤、血管瘤或间叶组织来源的肉瘤等罕见肿瘤。这类肿瘤生长缓慢但可能压迫周围器官,确诊依赖病理活检。手术完整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恶性者术后需辅助放疗。患者术后应长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
发现后纵隔肿瘤后应及时就诊胸外科或肿瘤科,完善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术后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恢复情况。若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