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可能引起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肌肉无力及行走不稳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颈椎病变类型和压迫部位密切相关。
1、颈部疼痛:
颈椎病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颈部僵硬和钝痛,晨起时症状明显。椎间盘退变会刺激周围神经根,引发持续性酸痛,转动头部时可能出现弹响。长期伏案工作会加重颈部肌肉劳损,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
2、上肢麻木:
当突出的椎间盘或骨赘压迫颈神经根时,会出现单侧上肢放射性麻木或刺痛感。常见小指和无名指感觉减退,严重时出现握力下降。夜间侧卧压迫患侧肢体可能加重症状。
3、头晕头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会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发作性眩晕,头部后仰时症状加剧。伴随枕部搏动性头痛,可能伴有恶心耳鸣,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自行缓解。
4、肌肉无力:
脊髓型颈椎病可能压迫脊髓前角细胞,造成双上肢近端肌群无力。表现为持物易掉落、扣纽扣困难,下肢可能出现踩棉花感。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是典型体征。
5、行走不稳:
严重脊髓受压会导致步态异常,表现为步基增宽、蹒跚步态。患者常诉夜间行走需要扶墙,伴随排尿障碍提示病情进展。这种症状需警惕脊髓不可逆损伤风险。
建议颈椎病患者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可进行颈部热敷和轻柔的米字操锻炼,游泳和放风筝有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出现进行性肌力减退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就医,核磁共振检查能明确脊髓受压程度。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钙质,避免酗酒加重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