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可通过肌力测试、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血清抗体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式判断。肌无力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感染、药物副作用、胸腺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睑下垂、吞咽困难、肢体无力、呼吸困难、表情淡漠等症状。
1、肌力测试肌力测试是判断肌无力的基础方法,医生通过让患者对抗阻力完成特定动作来评估肌肉力量。通常采用0-5级分级标准,0级为完全瘫痪,5级为正常肌力。测试部位包括上肢抬举、握力、下肢抬腿等。若出现持续性肌力下降且休息后无改善,需进一步检查。该测试无须特殊设备,适合门诊初步筛查。
2、疲劳试验疲劳试验通过重复动作诱发症状加重来判断肌无力。常见方法包括持续向上凝视诱发眼睑下垂,或连续握拳30次观察握力变化。重症肌无力患者会出现进行性肌力减退,休息后短暂恢复。该试验对眼肌型肌无力敏感性较高,但需注意与心理性疲劳鉴别。阳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认。
3、新斯的明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通过注射胆碱酯酶抑制剂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注射后15-30分钟内,若眼睑下垂、复视等症状明显缓解即为阳性,提示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障碍。该试验对重症肌无力诊断特异性较高,但可能出现腹痛、流涎等副作用。试验前后需监测生命体征,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4、血清抗体检测血清抗体检测可发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或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结果支持自身免疫性肌无力诊断。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度相关,可用于疗效监测。但约15%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抗体阴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检测前无须空腹,采血后2-4小时可出结果。
5、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重复神经电刺激和单纤维肌电图。重复电刺激显示波幅递减超过10%提示突触后膜病变,单纤维肌电图可发现颤抖增宽。这两种检查对亚临床型肌无力敏感度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检查时会有轻微电击感,通常无须特殊准备。
怀疑肌无力时应尽早就诊神经内科,避免自行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日常注意记录症状波动情况,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饮食可增加富含钾离子的香蕉、菠菜,但须限制高脂食物以防药物吸收受影响。症状加重时立即平卧休息,出现呼吸困难需急诊处理。遵医嘱定期复查抗体水平和肺功能,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