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可通过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灼热感、脱屑等症状判断。皮肤过敏通常由接触过敏原、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紫外线过敏、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远离过敏原、冷敷缓解、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方式治疗。
1、接触过敏原皮肤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后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患者常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伴随剧烈瘙痒。治疗需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避免搔抓,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氯雷他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食物过敏食用海鲜、坚果、芒果等致敏食物后可能出现口唇肿胀、荨麻疹或全身皮肤潮红。部分患者伴有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治疗需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饮用大量温水促进代谢,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糠酸莫米松凝胶等抗过敏药物。
3、药物过敏服用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后可能出现固定型药疹或全身弥漫性红斑。皮损多呈对称分布,严重者可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发现后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大量饮水促进排泄,并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醋酸泼尼松片、依巴斯汀片等药物控制过敏反应。
4、紫外线过敏日光照射后暴露部位出现红斑、水疱伴刺痛感,多见于面部、颈部和手臂。患者常有日光暴露史,皮损具有明显光分布特征。急性期可用冷毛巾湿敷缓解灼热感,外出时需做好物理防晒,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羟氯喹片、对氨基苯甲酸搽剂等光敏药物治疗。
5、自身免疫异常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疾病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相关。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干燥、脱屑和瘙痒。日常需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霜,避免过度清洁,可遵医嘱长期使用吡美莫司乳膏、奥洛他定片、雷公藤多苷片等免疫调节药物。
皮肤过敏患者应穿着宽松纯棉衣物,避免使用碱性洗护用品。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已知过敏食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清洗床上用品。若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抢救。建议过敏体质人群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后针对性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