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打骨水泥后1年疼痛可能由骨水泥松动、邻近节段退变、感染、骨质疏松进展或心理因素引起,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原因。
1、骨水泥松动:
骨水泥与椎体界面分离可能导致微动和炎症反应,常见于术后早期负重活动过多或骨水泥填充不充分。表现为活动后加重的局部钝痛,X线可见透亮线,CT能清晰显示松动范围。轻度松动可通过卧床制动缓解,严重者需手术翻修。
2、邻近节段退变:
骨水泥强化椎体后,相邻椎间盘负荷增加可能加速退变。多见于术前已存在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疼痛向臀部放射,MRI显示椎间盘信号改变。建议避免久坐弯腰,急性期可采用神经根阻滞治疗。
3、迟发性感染:
低毒力细菌潜伏感染可能在术后数月发作,伴随夜间痛和低热,血沉及C反应蛋白升高,核素扫描可见异常浓聚。需进行细菌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严重者需清创手术。
4、骨质疏松进展:
原有骨质疏松未得到有效控制时,非强化椎体可能出现新发压缩骨折。疼痛呈突发锐痛伴身高缩短,骨密度检测T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