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烧3天以上不退可能提示潜在风险,需结合精神状态和伴随症状综合判断。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中耳炎、肺炎、川崎病等。
多数情况下儿童持续发热3-5天属于病毒感染自限性过程,若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进食玩耍,体温峰值未超过39℃,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并观察。温水擦浴、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温25℃左右有助于散热,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5天内会逐渐缓解,但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可能导致发热持续5-7天。
当发热超过5天或出现嗜睡、抽搐、皮疹、颈部僵硬、尿量减少等警示症状时,需警惕细菌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引起持续高热伴呼吸急促,尿路感染可能出现发热伴排尿哭闹,川崎病则表现为持续发热5天以上伴草莓舌和手足肿胀。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早期也可能表现为不明原因长期发热。这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检测,必要时需做血培养、胸片或腰椎穿刺检查。
建议家长记录发热时间、温度变化曲线和伴随症状,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两种退热药须间隔4-6小时且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粥、藕粉等。若发热期间出现手脚冰凉寒战,可适当保暖四肢,但躯干部位不宜过度包裹。发热消退后仍应观察1-2天,注意有无复发或新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