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刚刚感染艾滋病的症状通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此时应及时就医进行HIV检测。艾滋病初期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称为急性HIV感染期,症状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后自行消失,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治疗方面,早期确诊后应立即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如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等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高危行为,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风险。
1、急性HIV感染期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咽痛、肌肉关节痛、皮疹、头痛等,这些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容易被忽视。由于免疫系统尚未被严重破坏,症状通常较轻且持续时间短,但病毒已在体内迅速复制,需要及时检测确认。
2、淋巴结肿大是急性HIV感染的典型表现之一,通常出现在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区域。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淋巴结肿大。若发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其他症状,应尽快进行HIV检测。
3、疲劳和乏力是急性HIV感染的常见症状,可能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直接影响有关。感染后,免疫系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对抗病毒,导致身体感到疲倦。若疲劳持续不退或伴随其他症状,应警惕HIV感染的可能性。
4、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控制HIV感染至关重要。确诊后应立即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如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5、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风险。均衡饮食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多吃鱼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游泳等,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
6、避免高危行为是预防HIV感染的关键。不安全性行为、共用针具等行为都会增加感染风险。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定期进行HIV检测是有效的预防措施。若已感染,应告知性伴侣并共同采取防护措施。
早期发现HIV感染并及时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避免高危行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若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或怀疑感染HIV,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测,以便尽早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