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中隐血±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剧烈运动、月经污染、肾小球疾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
1、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路上皮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常见于膀胱炎或尿道炎。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部分患者伴有排尿灼热感。确诊需配合尿常规白细胞升高及尿培养结果,治疗以抗生素为主。
2、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黏膜引发出血,通常伴随剧烈腰痛或血尿肉眼可见。超声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较大结石需体外碎石或手术取石。
3、剧烈运动:
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红细胞机械性破坏,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这种生理性隐血多在72小时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建议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4、月经污染:
女性经期或经前后采集尿液标本时,可能混入经血造成假阳性结果。建议避开月经周期复查,必要时采用导尿取样。绝经后女性出现隐血需警惕妇科肿瘤可能。
5、肾小球疾病:
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出现变形红细胞尿。这类患者常伴水肿、高血压,需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发现尿隐血阳性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盐饮食,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建议3天后晨起中段尿复查,持续阳性者需完善泌尿系超声、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备孕女性及儿童出现隐血需特别关注,糖尿病患者合并隐血应排查糖尿病肾病。日常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出现酱油色尿或血凝块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