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时漏尿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损伤、泌尿系统感染、激素水平下降、慢性腹压增高等原因引起。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女性产后或中老年群体。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群像吊床一样承托膀胱和尿道。当肌肉弹性下降时,咳嗽产生的腹压会直接冲击尿道括约肌。长期便秘、久坐不动是常见诱因,凯格尔运动能有效增强肌肉张力。
2、妊娠损伤:
怀孕期间胎儿重量持续压迫盆底,分娩时产道扩张可能造成神经肌肉损伤。约40%产妇会出现暂时性尿失禁,产后三个月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可促进恢复。
3、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会导致尿频尿急症状,炎症刺激使尿道括约肌控制力减弱。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可消除感染源。
4、激素水平下降: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减少会使尿道黏膜萎缩,尿道闭合压降低。表现为夜间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局部使用雌三醇软膏能改善黏膜血供。
5、慢性腹压增高:
长期慢性咳嗽、肥胖或重体力劳动会持续增加腹腔压力。支气管扩张患者咳嗽时瞬时腹压可达300mmHg,控制原发病是根本解决途径。
建议每日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采取仰卧位双膝屈曲,收缩肛门和尿道口肌肉5秒后放松,每组10次。减少咖啡因摄入可降低膀胱敏感度,咳嗽前交叉双腿能临时增加尿道阻力。若症状持续需尿动力学检查评估括约肌功能,中重度患者可考虑无张力尿道悬吊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