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特点是夜间或平卧时加重,可能伴随反酸、烧心等症状,通常由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或气管引起。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多在夜间或平卧位时发作或加重,这与体位改变导致胃酸更容易反流至食管有关。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白色黏痰,部分患者会感到咽喉部异物感或声音嘶哑。典型伴随症状包括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等消化道表现,但少数患者可能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咳嗽发作与进食相关,尤其是高脂饮食、咖啡、辛辣食物后容易诱发。
部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可能缺乏典型消化道症状,称为沉默性反流,此时咳嗽成为主要或唯一表现。这类咳嗽对常规镇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反复发作。长期反流可能导致喉部黏膜损伤,出现慢性喉炎、声带息肉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夜间呛咳、喘息或反复呼吸道感染,需家长注意观察进食后的反应。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应避免睡前进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饮食需减少巧克力、薄荷、柑橘类等可能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或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咳嗽频繁影响生活时,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或呼吸科就诊,通过24小时食管pH监测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