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程度和临床表现。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严重表现形式,通常伴随食管黏膜损伤。
1、定义差异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或并发症的疾病,包含非糜烂性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两种亚型。反流性食管炎特指胃酸反流导致食管黏膜出现糜烂、溃疡等可见损伤的病理状态,需通过胃镜检查确诊。
2、症状表现两者均可出现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更易伴随吞咽疼痛、胸骨后灼痛等表现。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仅有症状而无黏膜损伤,这种情况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
3、诊断标准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和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有效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确诊必须依赖胃镜下观察到食管黏膜破损,按洛杉矶分级可分为A-D四个等级,其中D级为最严重的环周性溃疡。
4、并发症风险长期未控制的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发展为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能出现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严重并发症,后者属于癌前病变。非糜烂性反流病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这些器质性改变。
5、治疗侧重两者均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但反流性食管炎需要更长时间维持治疗。对于合并食管狭窄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术。所有患者均需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等。
建议患者避免摄入高脂、辛辣食物及碳酸饮料,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餐后2小时内保持直立位,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警惕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