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长期吸烟饮酒者、嚼槟榔者、口腔卫生不良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以及有口腔癌家族史者。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恶性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口腔溃疡长期不愈、黏膜白斑或红斑、不明原因肿块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1、长期吸烟饮酒者烟草中的焦油和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口腔黏膜细胞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吸烟者口腔癌风险较常人高5-9倍,同时吸烟饮酒者风险叠加可达15倍以上。这类人群需定期进行口腔黏膜检查,临床常用甲苯胺蓝染色辅助诊断,确诊后可能需采用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
2、嚼槟榔者槟榔中的槟榔碱和鞣酸会引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表现为张口受限、黏膜苍白硬化,最终可能恶变为口腔癌。我国湖南、台湾等地区因嚼槟榔习惯导致口腔癌高发。预防措施包括戒除槟榔习惯,对已出现黏膜下纤维化者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3、口腔卫生不良者长期牙结石刺激、残根残冠摩擦或不良修复体压迫可造成口腔黏膜慢性损伤,持续炎症状态会增加癌变风险。临床常见于舌缘和颊黏膜部位癌变。建议每6-12个月洁牙一次,及时处理龋齿和修复体问题,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需活检排除恶变。
4、HPV感染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18型感染与口咽癌密切相关,病毒E6/E7蛋白会干扰抑癌基因功能。这类患者多表现为扁桃体区或舌根无痛性肿块,确诊需进行HPV-DNA检测。预防可接种九价HPV疫苗,治疗需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方案。
5、家族遗传倾向者部分患者存在抑癌基因TP53、CDKN2A等胚系突变,表现为年轻时发病或多原发癌灶。建议有口腔癌家族史者每年进行专业筛查,避免接触其他致癌因素。对癌前病变如白斑可考虑光动力治疗或局部使用维A酸乳膏干预。
预防口腔癌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保持口腔卫生、均衡饮食等。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专科检查,对持续两周以上的口腔溃疡、不明肿块应及时就诊。日常可增加富含维生素A、C的深色蔬菜水果摄入,避免过烫辛辣食物刺激黏膜。出现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