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孕妇需注意伤口护理、饮食调整、活动限制、情绪管理和定期复查等方面。主要有伤口感染预防、营养均衡摄入、适度活动避免、心理压力疏导、产后检查跟进等关键点。
1、伤口感染预防术后需保持腹部伤口清洁干燥,每日用碘伏消毒,避免沾水或摩擦。观察有无红肿渗液,出现发热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就医。使用医用腹带可减少张力,但不宜过紧。术后两周内禁止盆浴,淋浴后需立即擦干伤口。
2、营养均衡摄入术后6小时禁食后从流质饮食过渡,选择小米粥、鲫鱼汤等易消化食物。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促进组织修复,补充铁剂预防贫血。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控制盐分摄入减轻水肿。每日分5-6餐少量多餐,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
3、适度活动避免术后24小时需床上翻身预防血栓,48小时后可尝试下床活动。六周内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减少弯腰和下蹲动作。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疼痛,采用侧卧位哺乳减轻腹部压力。可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
4、心理压力疏导关注产后情绪变化,与家人分享分娩感受缓解焦虑。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需警惕产后抑郁。通过音乐疗法、正念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加入产妇互助小组获得社会支持,避免过度自我苛责。
5、产后检查跟进出院后7天复查伤口愈合情况,42天进行盆底功能评估。监测恶露量及颜色变化,异常出血需急诊处理。定期检测血压血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复查糖耐量。避孕措施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两次妊娠间隔建议18个月以上。
剖腹产恢复期需特别注意膳食中增加维生素C和锌促进伤口愈合,如猕猴桃、牡蛎等食物。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清洗,六周内禁止性生活。进行温和的产后瑜伽或散步锻炼,强度以不引起伤口疼痛为度。记录宝宝喂养和排便情况,出现母乳不足可咨询哺乳顾问。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日7小时分段睡眠有助于身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