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可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营养管理、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干预。病情进展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多囊肾等基础疾病引起。
1、控制血压血糖严格控制血压低于130/80mmHg,血糖达标可延缓肾功能恶化。高血压肾病可能与盐敏感基因、肾素分泌异常有关,表现为夜尿增多、水肿。常用降压药包括缬沙坦、氨氯地平、呋塞米。
2、营养管理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g/kg/日,优选优质蛋白如蛋清、鱼肉。慢性肾炎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感染有关,出现血尿、泡沫尿。需配合复方α-酮酸补充必需氨基酸。
3、药物治疗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多囊肾与PKD基因突变相关,表现为腰部胀痛、血肌酐升高。可选用非布司他降尿酸,活性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
4、肾脏替代治疗终末期需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条件允许可行肾移植。糖尿病肾病与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相关,典型症状包括大量蛋白尿、视物模糊。移植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
建议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限制高钾食物摄入,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与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