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子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热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切开引流、光动力治疗等。疖子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的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的硬结。
1、局部热敷早期未化脓的疖子可采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用40-45℃温水浸湿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热敷能扩张血管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免疫细胞聚集,同时缓解疼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化脓后禁止热敷。
2、外用药物可选用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药膏。用药前需清洁患处,薄层涂抹后覆盖无菌纱布。鱼石脂能促进化脓排脓,莫匹罗星对革兰阳性菌效果显著,夫西地酸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出现过敏反应需立即停用。
3、口服药物多发或顽固性疖肿需口服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头孢氨苄对葡萄球菌敏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对抗耐药菌,克林霉素适用于厌氧菌混合感染。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等副作用。
4、切开引流成熟化脓的疖子需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排脓。局部麻醉后做十字形切口,彻底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换药,保持创面清洁。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子严禁自行挤压,避免引发颅内感染。
5、光动力治疗复发性疖病可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局部涂抹光敏剂后照射特定波长红光,产生单态氧杀灭细菌。该治疗能减少复发,适合抗生素耐药患者。治疗期间需避光48小时,可能出现局部灼痛感。
预防疖子复发需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抗菌沐浴露清洗;避免搔抓损伤皮肤屏障;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均衡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锌;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反复发作或伴有发热者应及时就医排查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