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补充营养、增加户外活动、定期检查、使用护眼设备等方法实现。视力下降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维生素A、蓝光暴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等症状。
1、调整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时遵循20-20-20原则,即每20分钟抬头注视20英尺外的物体20秒,减少睫状肌持续紧张。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时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避免在昏暗或强光环境下用眼。连续用眼超过1小时应闭眼休息或远眺,有助于缓解视疲劳。
2、补充营养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含叶黄素的西蓝花、玉米,以及富含花青素的蓝莓、紫甘蓝等食物。维生素A能维持视网膜感光功能,叶黄素可过滤有害蓝光,花青素促进眼部微循环。避免高糖饮食,血糖波动可能加速晶状体混浊。
3、增加户外活动每日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自然光能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过度增长。青少年每周累计10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可降低近视发生概率。建议选择球类、放风筝等需要远近交替注视的运动,避免持续低头玩手机等行为。
4、定期检查青少年每半年进行一次散瞳验光,成人每年检查一次眼压和眼底。高度近视者需增加检查频次,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或黄斑病变。40岁以上人群建议筛查老花眼,糖尿病患者需重点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使用护眼设备电子设备开启护眼模式或佩戴防蓝光眼镜,降低短波蓝光对黄斑区的损伤。选择无频闪的台灯,光照强度保持在300-500勒克斯。干燥环境中可使用加湿器或人工泪液缓解干眼,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等。
日常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10次,每天重复进行3组。工作间歇用温毛巾热敷眼睑,促进睑板腺油脂分泌。保持充足睡眠,夜间避免侧卧压迫眼球。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排查视网膜脱离或青光眼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