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便秘可能由肠道肿瘤、肠粘连、内分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引起,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1、肠道肿瘤肠道肿瘤可能压迫或阻塞肠腔导致便秘,常伴随便血、腹痛等症状。治疗需手术切除肿瘤,药物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比沙可啶肠溶片缓解症状。
2、肠粘连腹腔手术后粘连或炎症可能导致肠管狭窄,表现为腹胀、排便困难。轻症可用开塞露、甘油灌肠剂临时通便,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粘连。
3、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功能,需控制原发病。可短期使用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4、神经病变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排便反射障碍,表现为排便无力。需进行神经康复治疗,配合使用番泻叶颗粒、酚酞片等缓泻剂。
器质性便秘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量超过1500毫升,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滥用泻药加重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