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上方2-3厘米疼痛可能由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运动损伤或鞋子不合适等原因引起。
1、跟腱炎:
跟腱炎是跟腱过度使用或反复牵拉导致的炎症反应,常见于跑步、跳跃等运动人群。疼痛多位于跟腱附着点上方2-3厘米处,晨起或久坐后起步时症状明显。可通过休息、冰敷、拉伸跟腱等方式缓解,严重时需就医进行物理治疗或药物干预。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可能引发牵涉性疼痛,表现为脚跟上方区域不适。足底筋膜过度紧张会通过生物力学传导影响跟腱周围组织。典型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剧烈,活动后减轻。建议进行足底筋膜拉伸、使用足弓支撑垫,避免赤足行走。
3、跟骨滑囊炎:
跟骨与跟腱之间的滑囊因摩擦或压力发生炎症时,会在脚跟上方形成局限性肿痛。常见于鞋帮过硬或运动量突然增加的情况。表现为局部按压痛和肿胀感,行走时症状加重。需更换柔软鞋帮,减少跑跳动作,必要时进行滑囊穿刺治疗。
4、运动损伤:
剧烈运动中跟腱突然过度拉伸可能导致微观撕裂,表现为脚跟上方急性疼痛和活动受限。常见于篮球、羽毛球等需要急停急起的运动。损伤初期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恢复期逐步进行离心性力量训练。
5、鞋子不合适:
鞋帮过高过硬可能持续摩擦跟腱部位,鞋底过薄或支撑不足会增加跟腱负荷。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会导致跟腱周围组织慢性劳损。建议选择后帮柔软、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避免穿新鞋进行长距离行走。
日常应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和拉伸跟腱,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跟腱压力较小的运动方式交替锻炼。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明显肿胀、发热时,应及时就诊排除跟腱断裂等严重情况。夜间睡眠时可使用足部支具保持踝关节中立位,有助于缓解晨起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