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引起的胃肠道疼痛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肠鸣音亢进。这些症状通常与皮肤风团同时或先后出现,属于过敏反应的全身表现。
1、恶心:
胃肠道黏膜水肿刺激迷走神经可引发恶心感,常先于呕吐出现。患者可能描述为上腹部不适或咽喉部紧缩感,严重时可影响进食。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可缓解症状,但需警惕呕吐导致的脱水。
2、呕吐:
胃壁平滑肌痉挛收缩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呕吐物多为胃液或未消化食物。反复呕吐需注意电解质紊乱,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胆汁样呕吐物。呕吐后腹痛可能暂时减轻,但过敏源未清除时易复发。
3、腹痛:
肠壁血管神经性水肿引发痉挛性疼痛,多位于脐周或全腹,呈阵发性绞痛。触诊时腹部柔软无肌紧张,与急腹症不同。疼痛程度与荨麻疹皮疹严重度常呈正相关,严重者可出现肠绞痛样表现。
4、腹泻:
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分泌性腹泻,大便多呈水样不含脓血。每日排便可达3-10次,可能伴随肛门灼热感。需与感染性腹泻鉴别,过敏源性腹泻通常在抗过敏治疗后24小时内缓解。
5、肠鸣音亢进:
听诊可闻及肠鸣音频繁响亮,系肠道蠕动加快所致。患者自觉腹内咕噜声明显,可能伴随肛门排气增多。此症状反映肠道平滑肌收缩紊乱,是过敏反应累及消化道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出现胃肠道症状时应避免摄入可能致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低敏饮食。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以防脱水,可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及饮食情况有助于识别过敏源,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刺激。若呕吐腹泻持续24小时以上或出现血便、高热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及糖皮质激素治疗。